【院庆征文系列】难忘湛江行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4日   点击数:242

张国光

水下激光电视的全称是“飞点扫描式水下激光电视”,系1977年前后打捞“阿波丸”沉船的科研成果。1980年获国防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评选委员会“重大技术科技成果四等奖”,这是海科院成立后最早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的项目。

19815月至9月间,我在机电组*的激光电视课题组,从事水下激光电视设备复制的结构测绘出图,因此有幸参加了7月水下激光电视课题组赴湛江港码头的水下检测项目。

那时我参加工作还不满一年,5月中旬由院基建组调回到机电组的激光电视课题组。从镇宁路40575号筹建处,到位于上中路200号的上海县上海小学科研基地后不久,就听说广东湛江港码头需要水下激光电视对钢筋混凝土直桩进行检测。

湛江港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深水商港码头。一区老码头于1950年代初期,采用当时世界先进的高桩框架式结构建造,全长732m,水深8-9m,可同时停靠万吨级船舶4艘。由于历史原因,19565月交付使用后发现码头产生位移,且呈逐年发展之势。到1973年已位移419.3mm,而1980年达到508.6mm。交通部领导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

19813月,交通部在北京召开“各港码头维修会议”,重点研究湛江港、青岛港码头的维修问题。同年6月又召开座谈会,明确7-8月份对湛江港码头进行探测与检验,以判断码头位移是否加速?安全承载能力如何?从而采取维修或加固等措施。经湛江港与交通部科技局研究,决定由交通部海上救捞科学研究院水下激光电视组承担水下探测任务。

对此院里、组里领导都相当重视,课题组也开了好几次会,研究各项准备工作。7月初,宣布了湛江港检测项目的人员组成:科研办迟吉哈同志,课题组陈家法(组长)、王绍慈、郑祖焕、陈忠宁、陆文荣、曹刚华和张国光。还有靖江打捞公司的3位潜水员:姜队长,老宋和小潘。

设备托运后,78日课题组一行6人随身携带三箱怕震的激光电视设备,与靖江3位潜水员,乘坐79次车14:47从上海出发。经桂林转353次车,于71211:30到达湛江。先期抵达湛江的陈组长和老迟同志,到火车站将大家接到湛江国际海员俱乐部。当天下午,陈组长带大家前往港区勘查现场,晚上湛江港务局基建处于科长等来驻地商谈工作安排。

此次湛江之行,主要有三项任务:

1、使用水下激光电视,对湛江港一区老码头A9A18A21A24A30五组(每组三根共计15根)直桩实施水下检测。检查范围自桩顶平面向下1.2m(标高+1.3m)内外两个侧面。

2、由潜水员采用水下重锤法测量老码头A9A18A21A24A30五组直桩水下垂直度。

3、湛江港5万吨级新建油码头前排桩水下检查。

713日晚上,陈组长、小郑、忠宁和我将激光电视设备装到“港监巡2”号船上,由靖江潜水员姜队长下水,试看激光电视的水下检测效果。

湛江港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激光电视的特点是:在黑暗中用激光照射原理,当水深10m以浅时,阳光闪射严重,观测有一定困难。为此,决定采用夜间作业探测法实施直桩的水下检测。这样既克服观测困难,同时也解决了白昼温度过高影响高速电机运转问题。在交通部四航局三处潜水班配合下,白天潜水员铲除直桩上检测范围内的海蛎子等附着物,测量直桩水下垂直度,晚上再进行水下激光电视直桩表面探测。

715日潜水空压机运抵后,开始正式工作。那时水下激光电视没有配置录像设备,只能通过水面相机实时拍摄显示器图像,同时由专人记录水下检测情况。工作船上仅激光电视检测就需要4个人配合:陈组长操控机器,小郑拍摄图像,忠宁负责电缆,我的任务是现场记录码头桩的水下检查情况并标记拍摄图像。那天夜里完成了6根桩的检测,第二天又完成3根桩。

717日晚,乘船前往湛江港5万吨级新建油码头,检查前排的4根水下混凝土桩。这座1974年投产的5万吨级油码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建成后曾受到大型油轮的严重靠泊撞击。收工后,站在“粤工交1”号交通船甲板上,明月高悬的夜色里,吹拂着凉凉的海风,遥望两岸星星点点的灯光和渐渐远去的原油码头,想到我辈有幸能为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安全,为我国交通水运港口建设贡献一己之力,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任务进展顺利,湛江港务局方面相当满意。718日,局长、书记等领导特地提前在一区食堂设宴答谢项目组。饭后我们继续上船完成最后6根桩的检测,一直忙到夜里十点多收工。返航时,天空飘起起了雨……。

719日设备打包托运,20日人员离开湛江。一路颠簸到广州,乘60次车到杭州,换乘216次车于2320:00回到上海。

第二年(1982),北京传来飞点扫描式水下激光电视设备获“交通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的消息。

岁月如梭,弹指间37年过去。当年参与湛江港一区码头水下激光电视检测项目团队中,最年轻的小伙也已退休。如今湛江港已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的物流中心,西南沿海港口的首个亿吨大港,中国的南方大港。欣慰的是,我们海科院人也曾为此出过一份力。


注:* 机电组是海科院机械电子研究室前身。在建院之初的筹备处阶段,各部门均以“组”称呼。比如人事组、基建组、机电组,生理组,潜水设备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