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征文系列】十年如一日钻研破解“减压病提示国际难题”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7日   点击数:293

崔人镜

日月如梭,一晃海科院已迎来了建院40周年庆典!

此时此刻,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是出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于1980年放弃生理教研室主任的职位坚持请调一年多才获准调入筹建中的交通部海上救捞科学研究院(筹)。1981年到1997年以来所有重大潜水科学实验研究无一遗漏,全部参加。包括南海2号海上石油平台为期一个月的302米氦氧饱和巡回潜水科学实验、北京海军总医院进行的5000米高海拔模拟潜水科学实验以及1988和1995年在海科院进行的2次中美联合潜水科学实验。

减压病提示是困扰潜水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以往一直是通过多普勒减压气泡检测结果来评估发生减压病的风险。一般认为,检测到多普勒减压气泡的频率和气泡等级越高的个体实际发生减压病的可能性越大。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心前区多普勒减压气泡检测结果并不能有效提示减压病的实际发生。

Bert(1878)认为,减压病的最奇怪现象是一组人在同样的压力暴露后一起减压,大多数人无影响,但个别人可能得病,表明存在着对减压病易感的个体差异。为探索这个谜团,1988年第一次中美联合潜水科学实验中,笔者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肺阻抗法观察到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阻抗平顶波也有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为检测到高等级多普勒气泡音的潜水员中,有的人出现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阻抗平顶波,而有的人却表现为正常肺阻抗图。笔者推测,这种出现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阻抗平顶波的个体差异,可能与减压病的实际发生与否有着内在关联。

潜水后减压不足将导致减压性气泡形成并进入肺循环。当肺动脉尤其是肺毛细血管内出现大量气泡时,右心和肺循环会出现何种异常?它与减压病的实际发生是否具有提示作用?为此,笔者在1988年第一次中美联合潜水科学实验中首次采用4电极肺阻抗图(IPG)在4位健康潜水员中的3位潜水员“巡潜后减压”与“饱和减压”过程中检测到恰如临床肺动脉高压症病人特有的异常肺阻抗平顶波,并将其命名为“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阻抗平顶波”。并大胆预言,如果出现减压病,检测到“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阻抗平顶波”次数最多,波型畸变最突出的3号潜水员将首先表现出症状。

该结果被美方项目负责人哈密尔顿博士全文收入美方的Chisat 1试验总结报告中。

美方在第一次试验总结报告中明确表示,任何安全的减压方案均无法保证绝对不会发生减压病,指出中方的受试潜水员出于某些性格特点,认为自己很强壮,对于一些轻度减压病症状“隐而不报”是完全可能的,并来函邀请笔者在第二次中美联合潜水科学实验继续深入研究。

1995年第二次中美联合潜水科学实验,笔者采用现代化TK-931型多功能阻抗导纳图电脑系统对4位潜水员巡潜后、预减压和饱和减压阶段的检测结果显示;预减压至33-30米阶段为时2小时的减压过程中,在8号潜水员连续6次捡测到与第一次中美联合潜水实验图形一致的“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阻抗平顶波”。之后在饱和减压至14米时仍然检测到平顶波。与之相对应的肺动脉压均超出国人的正常值上限。持续呈现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循环状态至出舱时仍居高不下,不见恢复。该潜水员于20点35分出舱后主诉左膝关节疼痛,减压过程中突然出现膝关节疼痛是减压病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出现膝关节疼痛症状的8号潜水员是2次中美联合潜水科学实验中唯一有减压病既往史的个体,也是试验2中减压性肺动脉高压样异常肺循环状态持续于减压全过程至出舱时仍不见恢复的唯一个体。减压出舱后左膝关节疼痛症状持续一周后方消失完全符合减压病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