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系列】中央大道海河沉管隧道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9日   点击数:639

(2015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奖励完成人:刘旭锴 于立群 王艳宁 代敬辉 刘文江 王朝晖 曹景 隋洪瑞 贺春宁 代京军 孟庆祥 袁有为 孙立强 沈永芳 熊刚

奖励完成单位: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4.天津海河下游开发有限公司 5.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6.天津大学 7.上海交通大学

 

项目依托天津市中央大道海河沉管隧道工程,系统解决了软土地基和高地震地区沉管隧道建设的诸多难题。

该项目首次提出大型精细有限元模型与等效质点-弹簧模型的联合分析方法,对沉管隧道进行抗震分析,掌握了柔性接头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及变形特点,成功解决了高震区修建沉管隧道的抗震难题,为国内外高地震区修建沉管隧道开创了先河。通过自主研发水下注浆基础模拟试验平台,合理确定了膨润土砂浆的配合比、注浆压力、扩散半径和凝固时间。首次采用的水下二次注浆法地基加固技术和冲击映像检测技术,成功解决了软土地区不均匀沉降及高震区砂土液化问题,累计沉降1.4cm,基础差异沉降0.3cm。针对滨海地区、海河沿岸软土地段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情况,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合理确定了大面积高挖方边坡坡率,掌握了土层卸载、注水、抽水后的土体强度变化规律,保证了干坞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格构式地下连续墙作为隧址处海河岸壁保护结构,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沿河支护结构。通过数值分析,对岸壁保护结构的位移规律、结构尺寸、埋深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保证了海河护岸结构和干坞的安全稳定性。海河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管段位于半径1500m的曲线上,曲线管段干弦高度、定倾高度控制难度大,拖运沉放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研究采用边管廊压载水箱沉放技术,成功解决了沉管浮运、沉放过程中管段失衡问题。最终轴线偏差仅1.3cm,其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成果在海河沉管隧道示范工程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该项目共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工法13项,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并编制了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内河沉管法隧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该项目获2015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