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上午,校国资办主任王秋华、监事会主席刘文裕等一行到海科院调研,就海科院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海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交流研讨。海科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戴宝印主持会议。
戴宝印介绍了海科院总体发展规划,海科院2020-2022年在研发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活动三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建设情况,分析了海科院转移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希望学校支持的事项。
与会人员就各自分管工作和团队业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海科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启表示海科院将严格贯彻落实新时期学校对所属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围绕水下智能装备、特种海工装备和水下工程技术服务三大主营业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学校学科发展,同时也希望学校给予更大的支持。
刘文裕指出海科院要抓住服务学校战略的发展机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结合市场需求探索系统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王秋华肯定了海科院领导班子对调研工作的重视,以及近三年海科院自主创新建设工作所取得成效。他强调,海科院要找准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既要满足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积极履行校企担当,做好学校学科建设服务,推动学科技术成果转化。同时,王秋华针对海科院公司遇到的困难以及下一步的解决方法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海科院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和科研经费规划提出了希望。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重要所属企业,一直以来海科院以服务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沿着海科院战略转型发展的规划路径,去看一看海科院这些年所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吧。
海科院战略转型发展定位
海科院发挥自身在水下智能装备、特种海工装备和水下工程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规划建设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化基地,积极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努力成为学校“大海洋”战略的重要支撑。
海科院战略转型发展总体规划
海科院努力打造成为学校海洋装备领导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现有三家子公司将根据主营业务特征打造成为各自领域承接海科院成果转化的产业运营公司,聚焦水下智能装备、特种海工装备和水下工程技术深耕细作。
海科院战略转型发展目标
海科院将继续以科技为先导,努力打造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国内一流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国际&国内标准制定
海科院注重技术引领、积淀和传承,长期跟踪行业发展前沿和技术规范需求,主持或参与编写标准超过了30余项。近3年内共制定或修订了6项标准,另有3项标准即将发布,其中包含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
专利申报
海科院始终致力于水下技术科学研究和水下工程技术推广应用,累计在水下智能装备、特种海工装备以及水下工程技术等方向共申报56项专利,充分保障了公司在海洋开发、救助打捞、隧道工程、水利水电等领域的业务发展需求,对于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打下了扎实基础。
科技获奖情况
近年来海科院研究成果和技术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充分反映了公司在海洋装备、水工技术领域的地位和实力。以“海马-4500”水下机器人和沉管隧道检测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得到了行业内充分认可。
水下智能装备技术成果
海科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上海交通大学“大海洋”战略,紧盯国际前沿技术方向,布局和发展海工技术装备,形成了以“海马4500”和“海马500”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推进我国海洋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下智能装备(配套)技术成果
海科院研发了针对ROV深海作业需求研发了功能丰富的配件和作业工具,用于海底采样、地质钻探、岩石切割、表面打磨、设备安装等用途。
特种海工装备技术成果
海科院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开发政策和需求,针对海工领域多项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先后布局了波浪补偿栈桥、海缆埋设系统、通用性全海域多参数传感系统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水下工程技术成果
海科院注重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多项研究成果运用到水利、水电、交通以及内河、湖泊、海洋等领域的施工作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