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45周年科研成果巡礼(5)】潜水技术标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8日   点击数:853

海科院前身为交通部石油部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是交通部1978年成立的专业从事水下工程技术研究的部属一级科研单位。建院伊始,海科院就将饱和潜水技术研究列为发展重点。经过40多年的发展,海科院打造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空气潜水技术、氦氧混合气潜水技术、饱和潜水技术、高海拔潜水技术、潜水装备技术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潜水技术和装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科学研究、水下建筑、水下拍摄等领域。无论是专业潜水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潜水技术以确保安全和顺利完成任务。科学、合理、可行的潜水技术标准保障了潜水员的安全,提高了潜水作业的质量。

从1979年底第一次进行50m氦氧饱和60--75m巡回潜水实验,1981年的302m饱和潜水实验,1987年的300m饱和潜水综合试验,1989和1992年两次中美联合潜水科学试验,2015年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藏木水电站进行世界首次高海拔大深度高原氦氧潜水科学实验,到2018-2019年间的观音岩水电站大规模氦氧混合气潜水项目,海科院始终不忘建院初心,钻研潜水技术,形成了一大批成果。

海科院主持或参与编写的标准超过了30项,近五、六年来完成的国家标准有GB 18985-2021《潜水员供气量》、GB 20862-2021《潜水员高压水射流作业安全规程》和即将发布的GB/T 12552《产业潜水最大安全深度》。行业标准有QCT 1019-2017《客车空气净化装置技术要求》、JT/T 1400-2021《高压状态下潜水员紧急撤离要求》、JT/T 1452-2022《潜水打捞术语》、JT/T 1467-2023《载人潜水器舱室人机交互技术要求》,另有多项标准正在制修订中。

公司主编的各项标准也荣获过多项奖励,《潜水员呼吸气体成分国家标准》获得了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饱和潜水作业技术规程》《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技术规程》获得了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获得了中国航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为推动我国标准化体系高质量建设发展贡献了智慧。

海科院主编的潜水技术国家标准

GB/T 12552-1990《产业潜水最大安全深度》规定了产业潜水的最大安全深度,以确保潜水员在产业潜水作业中的人身安全。

GB/T 16560-1996《甲板减压舱》规定了甲板减压舱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GB/T 17871-1999《氮氧饱和或空气饱和-空气巡回潜水减压程序》规定了氮氧饱和或空气饱和-空气巡回潜水减压程序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潜水作业的安全和有效性。

GB/T 17870-1999《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规定了减压病加压治疗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GB 17868-1999《加压舱消防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新建加压舱及其辅助系统和设备满足消防安全的技术要求。

GB 18435-2007《潜水呼吸气体及检测方法》规定了潜水呼吸用压缩空气和配制潜水呼吸用气的氧气、氮气与氦气的纯度要求和饱和潜水舱室环境气体主要污染成分的最大容许值。

GB 20827-2007《职业潜水员体格检查要求》规定了潜水员岗前体格检查和在岗潜水员年审体格检查的技术要求。

GB/T 12521-2008《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修订版)规定了空气潜水减压技术的要求,以确保潜水作业的安全和有效性。

GB 16636-2008《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规程》(修订版)规定了潜水员在水下使用电器设备时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潜水员在使用电器设备时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GB 27881-2011《水下高电压设备作业安全规程》规定了水下高电压设备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潜水员在水下高电压设备作业时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GB 20826-2021《潜水员高压水射流作业安全规程》(修订版)规定了潜水员在进行高压水射流作业时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潜水员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GB 18985-2021《潜水员供气量》(修订版)规定了潜水员在不同深度下的供气量要求,以确保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保证其安全。

新修订的GB/T 12552《产业潜水最大安全深度》即将发布。